与石化行业不同,有色金属行业不存在抓大放小。即使在产业链下游冶金环节,私营公司的参与空间也会非常有限。由于工业化进程和经济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大部分有色金属消费量居世界第一。
但主要矿产资源国内供应不足,铜、铝、锌、铅、镍等大量依赖进口,锡、稀土、钨、锑等中国优势矿产,未来铁矿年限也大幅缩短。中国矿产资源储备机制和市场化价格机制不足,供求关系和价格体系稳定性不足,工业企业利润变动不受海外市场影响。
2006年底,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利用中国可观的外汇储备,减少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另一个后遗症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因素是,过去几年,由于管理不足,国内矿产铁矿效率低。大量中小民营企业无序铁矿的状况很严重,阻碍了市场价格体系和供求关系,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资源浪费。
2007年3月,政府发表了《关于统一矿产资源研究开发的意见》,明确提出拒绝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政府通过合并、入股、吞并等方式重组矿产资源,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矿产权,解决问题的大矿误撞、一矿多进等问题,构成以大矿业集团为主体的矿产开发新结构。本次集成以省为单元展开,相关矿种包括煤、铁、锰、铜、铝、铅、锌、钼、金、钨、锡、锑、稀土、磷、钾盐等15个最重要的矿种。据中央政府拒绝,截至2007年底,各省已完成3个以上最重要的矿山种类和5个以上重点矿山区的统一工作,截至2008年底,基本完成统一工作。
在我国加快自身内部结构调整的同时,全球有色金属行业的收购统一速度也很慢。必和必拓、力拓、美国铝业等公司推迟全球收购速度,保护高质量矿产资源。印度尼西亚、拉美各国政府也开始整顿矿产资源。有色金属行业大力发展规划2006年以来,国家涉及政策调整,引人注目,特别强调进步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大力发展,重点是控制总量、出领先、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本质上,有色金属行业的调整压力与石化行业相似,稳定的价格体系和供求关系是大力发展计划的核心内容。从中央政策的方向来看,主要是通过提高中央企业市场供应能力和控制力来构筑的。因此,在可以意识到的期限内,中国铝业、中冶集团、五矿集团等大型中央企业对行业的合并过程也会减缓,其相当大的横向一体化业务模式给任何市场参与者带来很强的竞争压力。
在过去几年的资源牛市中,一些转入矿业的私人资本获得了相当大的报酬,但这样的表演将来会继续下去。如何解脱后撤退,防止山西小煤窑、滨地钾肥等悲剧,是民营企业老总们面前的问题。
本文来源:开云体育入口-www.kissyd.com